抬頭:我就蹭w
空你機挖,又到了肥宅碎碎念時間。今天肥宅爸突然傳簡訊問肥宅ChatGPT是什麼、會有AI可以預測股票的APP嗎?看來肥宅爸有進化的可能性,下一次回去再幫他把帳號註冊一下讓他玩一整天好了,我等不及看一個前Basic程式師看到AI自己在那邊生成程式碼的表情了XDDDD
課後心得
TLDR- 新手:建立正確的觀念。熟手:強化你原本的信仰。
原本看Jet大在FB上貼出課程的時候,是有猶豫要不要去這個半天課程。因為按照Mail或大綱看起來是適合對指數化投資還沒有那麼熟悉,甚至是從零開始的課程。實際上完後,對於已經有參與指數化投資但信心不堅定,或者是雖然已經執行中但還有些不理解原理的人也是相當好的一堂課。
整體有幾點很棒:
1.Jet大是非常好的講者,氣氛很輕鬆而且速度得宜。用故事方式來敘事讓很難理解的東西變得更簡單,雖然以現在角度來說哥倫布是個渾蛋w
2.課程內容有講到人性,我個人認為這是大多數投資講座很缺乏的。我們知道投資方法一大堆,但是別忘了做決策的是個"人"。
3.雖然有很多數學與統計支持,但課程用很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例如圖例、相對差異,而不是用絕對的數字來講<--這樣就會很枯燥了。
4.這絕對是相當正統的指數化投資課程!之前在公司免費講座看過在那邊賣羊頭掛狗肉,還有掉書袋掉錯(居然敢在肥宅面前把科斯托藍尼的名言換成是巴菲特說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三部曲是財經著作必修課程好嗎www)
5.有食物又有飲料耶!!
辦課程怎麼可以沒有食物!! 以前我在研究所辦研討會就是食物飲料滿爆!每個休息時間就是吃點心,辦整天課程有上午茶有便當有下午茶,教授問我為什麼糕點店與外燴佔了預算一半我怎麼知道? |
擷取課程一些個人認為很受用的觀念:
1.人面對獲利與損失會給予不同的期望值,面對損失會試圖要求2倍的回報。這是人性,卻也是投資最危險的地方。
肥宅註:想了解更詳細的話,個人推薦看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的"不當行為"這本書。
2.長期之下"成本"也會跟著複損(賺錢會複利,支出費用也會),差距1%的成本在20年後將會大幅傷害你的資產終值。而要彌補的唯一方式是獲取更多的超額報酬,但在市場上哪有這麼容易就能獲得超額報酬的方法?削減投資成本才是最簡單的方式。
3.資產配置的資產都要能夠成長才有意義,並不是單純負相關就好。成長是第一重點,第二重點則是在極端狀況下能分散風險。
肥宅註:股債並不是永遠的負相關,Covid的暫停交易時股債大宗商品房地產全滅與2022年股債雙跌是偶爾會發生的事,但跌也有多跟少的差異。只要能適度減少風險而資產都是會成長的就行。
4.資產成長的獲利率記得把通膨考慮進去。當你看到某項金融商品有著穩定的報酬率或配息率的時候,請不要沖昏頭,跟通膨比較看看是不是真的能讓你的資產總額增值。
5.聽完課程之後,就會發現最困難的不是工具或方式,而是克服原本的心態。對風險的認知、對投資的認知、相信經濟發展等等,所以才能夠放心地使用指數化投資。
肥宅註:不要以為看對、下大、捏覽是很簡單的事情。這是三件事情,要先有正確的核心理念(而核心理念需要數據支持),使用正確的工具投資;一出手就是歐印,拿到獎金也歐印,看到手上有不使用的閒錢也歐印(我只有緊急預備金、生活費、短期要出國用的花費等會在活存);接著是長期的看他在那邊載浮載沉然後捏住。先別說其他的,2020年3月發生跌太多暫停交易的那幾天,肥宅那兩週帳面上就少掉半年薪水,照樣直接去睡覺,大家可以先閉上眼睛想一下自己半年薪水灰飛煙滅的感覺w
這邊需要一張圖片喘口氣,所以我拿我婆戴眼鏡的圖片。 是不是婆上加婆啊? |
對肥宅這種已經使用好一陣子指數化投資的人來說,前面提到鞏固信仰。除了把腦中原本有的概念重整一次,還有在同溫層取暖的效果(?) 知道還是有很多夥伴在這條路往前走這樣。當然因為課程比較屬於初階,肥宅有試圖忍著不要搶答案www 不過有碰到好像比較少人知道的時候還是跳出來多嘴幾句,就請各位不要見怪... 肥宅什麼沒有但冷僻的知識裝滿腦袋。
最後附上個人常駐書櫃的書。財經的書籍坊間一大堆,但我私心覺得只有這幾本屬於一般投資人必修書籍,而John C. Bogle系列與投資金律更是不朽之作。不在這邊架上的優質書籍閱讀過後心得都放在旁邊Tag讀書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