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

簡單的概念不簡單續之續--持續投入的重要(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investment)

抬頭:先說個兔年快樂
空你機挖,又到了肥宅碎碎念時間。對肥宅來說過年就是撿到的假日,通常我都會提早回去看肥宅爸,過年基本上就是在大城市裡待機。肥宅很喜歡在連續假期窩在大城市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時間是大城市最空的時刻,可以靜靜地想事情。話說不知道大家玩ChatGPT玩得如何?對我來說省了很多事就像這篇抬頭的英文其實是我丟給ChatGPT生出來的,現在只要是我有想法但懶得打字就會直接餵給它生成XD


就像是這個樣子wwwww


持續投入


拉了一個表格後就想拉更多表格看看結果XD

是說上一篇的表格試算可以很明顯看到,雖然總資產米拉是一桶金而山田是半桶金,但由於加入了緊急預備金這個限制,雙方在起始的投資可用基金其實是70萬比20萬,而在10年與15年的滾動回報後雙方差距會進一步的擴大;那接下來的問題自然就是思考是否有什麼方法減少差距?或是說如果一開始總資產少的話,下一步方向應該要怎麼走?肥宅的看法有兩點:

1. 調低緊急預備金
從肥宅的看法這是一個方案,但這個解答會有牽扯到風險的取捨。當把緊急預備金從一年下調成半年,山田就可以挪出15萬來變成70萬比35萬。或者以年輕人來說,存到15萬之後的金額才開始投資比起存到30萬之後才開始投資簡單的多。或者如果住家裡的人,不需要用每個月25000當作支出基礎也行,拿掉房租10000用15000乘上半年算出90000元也是個方法。
個人認為社會新鮮人(5年內)這方案可行,但超過5年就不是太好的選擇。主要是超過5年後就算是像單身油臭肥宅沒有太多家庭支出,但肥宅爸總是會老而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會變差(過30歲這個檻真的不是騙人的)。

上班族世界是很殘酷的,越老換工作待業時間會越久,所以從肥宅角度會覺得超過5年後最好重新評估而拉高一點比較好。

至於想當完全不留緊急預備金直接把50萬歐印的夜鷺死苦山田,就只能祈禱不要剛好投入就碰到2022年,不然光心理面的壓力就可以讓你把所有投資出脫在最低點XDDD

不用說別的,很多人50萬一年後剩39萬多就嚇到縮掉了。
(資料來自元大0050 ETF月報)

2.持續投入
這個解法是肥宅比較想要推薦的,那天只是試拉了"每個月犧牲一個周末去同人展攤位打工賣本賺2000"就有長足的效益(???)。吾人可以多管齊下,例如說一邊利用記帳精算支出,把不必要的支出稍微縮減一點(比如平常每個月都課2500蘿蔔,現在就改成買月卡吃500課金蘿蔔+每天50免費就好之類的);另一方面就是多打工或者在工作上面試著加薪,加不了薪就跳。
就以這個主題,肥宅試拉了更多種的山田先生(山田在日本是大姓應該沒關係吧XDDDD)。
A. 減半預備金還住家裡的LowCost山田
B. 普通+第二年每個月犧牲一個周末打工賣本賺2000都投入的賣本山田(一年+24000)
C. 第二年加薪1萬後就每月多拿5000投入的加薪山田(一年+60000)
D. 第二年加薪1萬每月拿5000投入,第5年底跳槽加薪2萬第6年每月拿10000投入,到第10年升級課長於是第11年每月拿15000投入的無敵山田(第2~5年+60000、第6~10年+120000、第11~15年+180000)。

各式各樣的山田。
這邊的成長跟前篇一樣都是用0050這18年來的年化報酬率8%計算

很有趣的是減半預備金還賴家的LowCost山田比起賣本山田累積的終值還要多。

結論是我們應該躺平(X) 

當然不是這個樣子,這是一種選擇啦!
肥宅提醒,仔細看試算表會發現起始值比較高的LowCost山田賣本山田的差異會在第9年開始漸漸縮小;這邊只拉到第15年還沒看到,但繼續保持下去的化第17年賣本山田會超過LowCost山田。可以看到這兩種山田法都能在15年內維持在麥克米拉的一半左右。

最可怕的還是後面兩種山田:每個月固定投入5000的加薪山田與第2年固定投入5000/第6年投入10000/第11年投入15000的無敵山田加薪山田能在第15年追上米拉,而無敵山田則是在昇課長之前就超越一開始有第一桶金的米拉了。

持續投入能帶來的,絕對超越原本的想像。

這不是現實故事


現實故事遠比表格殘酷

應該滿多人看到表格就開始心裡嘲笑了:哪有可能這麼穩定上升?哪有可能年化報酬率這麼高?哪有可能米拉第一桶金下去後面就這麼順遂?

首先表格是為了推估最後數字,年化報酬率再次提醒不是每年都會穩定成長8%,而是會有-4.94%、+33.52%、+31.14%、+21.92%、-21.37%這種可能性的存在(這就是0050在過去五年的數字),所以重點是"終值"。終值要誕生,錢必須一直留在市場。的確不可能每年這麼穩定上升,但很遺憾的是元大0050過去18年算出來的年化報酬率就是這樣,上一篇已經有新聞連結了,請接受現實。

當然預估年化報酬率是可以有上下值的,比方說自己調整Excel做成8%與4%不同的數字拉個區間出來。或者像現在財務常使用的蒙地卡羅模擬法去算退休成功率或報酬區間落在哪邊,但這個就已經不是平子小學生的數學方式了就直接略過,有興趣自己去這邊玩:
https://www.portfoliovisualizer.com/monte-carlo-simulation

最後一個問題則很嚴肅。事實上,上班族中能達到米拉這種水準的白領,他們的做法後續都是接近加薪山田無敵山田,也就是資產規模會隨著每月投入越來越大,而且絕對不是每個月5000或10000這種數字。而身為上班族的本質就是靠每月薪水去慢慢累積跟撥補到投資或儲蓄,雖然不至於像上市公司億來億去老闆的程度,但這樣做卻足以累積到保障一定的生活水準。

另外大多數人通常接受資訊來源是新聞媒體,現代新聞是流量世代。肥宅常這麼認為,會變成新聞的事情通常都非常態才會被報導。舉例:為什麼高學歷變遊民會被報導?為什麼家窮學歷低變成主管或有錢大老闆會被報導?

"因為那不是一般情形"

所以能吸引目光,你哪天會看到新聞採訪說今天大家都順順的開車好棒喔!車速都維持在80順順的從台北開到高雄無人車禍(這在台灣還真可能是新聞)?

扯遠了,簡單來說就是名校碩博士出身的骰個100人次大概有95次都會比肥宅過著還要良好與成功的人生,只有5次可能比肥宅糟,不認清這一點就只是在新聞描述的特殊情形中尋求自我安慰罷了。

肥宅從表格中另外想表達的是累積。現在的你來自5年前的你、5年前的你來自10年前、10年前來自15年前的學生時代。15年前在學生時代累積的能力影響到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經過5年累積的能力與價值觀再影響職場5年,接著5年累積的任何東西都會影響到現在你的位置,而現在所積累下的實力、金錢、經驗則影響未來5年後的你。

之前Jet Lee大的臉書則寫得更骨感實在(附上連結)。肥宅個人是不求翻身致富,只是希望在沙拉利曼(サラリーマン;上班族)的位階可以過得舒服、隨心所欲就好。但即使只是這樣也要花更多時間去精進能力,才能夠有更多餘裕做想做的事。

這樣我就可以繼續專心玩我的雙點醫院了XDDD


最後當然是要有警告標語:
警示語:  ”肥宅資本”為本人獨資的搞笑虛構自以為是私募基金。 此文僅為分享,與美國券商與基金與公司無任何利益往來,也並不應該視為招攬等情事。資料為這些公司官網而來,肥宅不保證正確性。投資人看完文後投資這些基金或股票應對自己的選擇負全部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