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

2023第一次再平衡(1st Rebalance in 2023)

抬頭:今年的新希望是花更多時間打遊戲。
空你機挖,又到了肥宅碎碎念時間。2023年第一周肥宅覺得最悲哀的事又要跟去年講一樣的話,因為隔壁柵欄壞了,緊接的春節可能又會有新一波疫情,去年底前肥宅把第四劑給補完了:賺錢有數,性命要顧。

又是新番的季節,這季很多舊番出新一季。怎麼看都是覺得米夏比較婆。


2023的第一次再平衡


只是很微幅的修正

在去年底的年報大概已經說明要怎麼調整了,只是把說的跟做的結合起來,不要像別人只會出一張嘴而已(?) 去年是股債同跌,而且科技股又跌的特別多,去年初那種需要多買一些VGIT的狀況就沒有發生。在Firstrade的部分反而是賣出公債的VGIT與國際股市的VXUS,把錢去貼補美股的VTI與VIG,來調整美國市場與國際股市的比例,大約是落在7:3左右。

Firstrade的再平衡

嘉信這邊的策略由於也沒有偏離太多,所以老樣子只是維持好部位跟幾股的交易。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REITs吧!去年的美國REITs跌很重,得要補回來才行。操作也很接近Firstrade:把國際股市的SCHF賣掉一點點,把錢補進去REITs的SCHH、中期公債SCHR跟美國市場的SCHB。

嘉信的再平衡

跟肥宅在FB上說的一樣,做指數化與資產配置的這種投資方式時,只要風險比率與策略先訂好後,每年在投資上花最多的時間只會剩按計算機算比率而已,至多花15~30分鐘。若按歲數100-X=股票比率,X=35歲這種算式把風險比率訂為65:35的股債比,那就只需要在每年或每半年把資產部位調整成65%股票ETF與35%公債ETF就好。頂多像肥宅可能加入一點點自己的預測例如去年可能風險高一點想把債券部位上拉幾個百分點,或是未來可能比較有機會所以下修1~2%的債券等等...這種方式很輕鬆地取得市場該給你的,真正要花時間的地方反而是前面得多讀書跟建立概念。

另外肥宅的公司是西曆年底發年終與績效,所以就如同2022年報說的大膽的想法,用永豐金的豐存股分三個月買進AAPLTSLA!現在肥宅也是蘋果的小股東了呢(嚴格來說複委託並不是XDDD)!!這就當主動投資的部位來看待就好,因為也不會是很高比率(即便歸零也佔資產總額不多),就有點類似課金馬娘這樣的娛樂概念ww

前兩個是娛樂用的主動投資,AOA就是從肥宅2021年4月開豐存股戶頭以來一直有的定期定股。約定日期去年10月是因為去年跌太多所以增加買股數QAQ

一點點計算


只會用簡單數學的肥宅QAQ

前幾天興致一來,把紀錄了幾年的總資產紀錄拿來做運算。肥宅就只是把前五年的薪資總和與總資產增加的數字相減然後除以5,得到了一個每年平均支出45萬的數字。這絕對不是一個嚴謹的計算,如果從收入支出與資產增加的狀況應該像這樣:

資產增加 (薪資總收入 + 投資部位成長) (生活總支出 + 投資部位減損)

肥宅只是貿貿然地把紅色的部分全部丟入總收入,就一口氣忽略剩下三個因子隨便求出個值了。完全沒有考量到這5年除了2022是烙賽外、前面4年的投資部位高度成長XD 

考量到這件事就會覺得,自己除了一般生活支出、繳稅、給肥宅爸的三節紅包充當生活費,實際上有不少的多餘支出產生(還是說老爸那個可以省掉?) 真要檢討起來也許要減少在動漫周邊的支出,這五年有兩年多沒有去日本的旅費(但18/19/22年底加起來去了6次,年輕人太愛去日本了)

但反過來說要維持生活品質,需要年薪至少45萬的工作來支付自己開銷、繳稅、肥宅爸紅包、偶而為之的動漫周邊、一年一次日本遊...這還完全不考慮每個月還要繼續投入投資的部位,怎麼看都覺得有點嚇人。如果想要完全仰賴股息或者投資部位成長所謂靠投資報酬率轉換成被動收入的話,現在總資產還是遠遠不足的(報酬率如果設4%就得有1125萬的總資產才行)。所以肥宅不買車/房放假待在家沒有3次元老婆是為了盡量降低每個月固定現金支出。(*最後兩點當然是豪洨的,休息待在家是因為我不喜歡出門,沒有3次元老婆是因為沒人要也找不到www)

另外政府要發6000元,雖然還沒收到但肥宅決定響應Jet Lee大直接先捐一半。肥宅不太贊同這種廣發現金的事,也許總體來說不是很多,但在通膨下再放個1800億通貨到市場上怎麼看都是因為有人么飽吵只好感性大於理性的作法。肥宅反而覺得拿一半補台電台水的虧損,然後剩下一半短期提高國防預算把之前覺得太貴例如180億的5架HH-60W、海軍的MH-60R、再加200億把M109A7買滿100輛(不然M109A2跟M110A2還要吃多久...)這三案都可以吃一吃直接補足戰力了。

總是捐門諾培育東部醫護人員計畫的嚐餃薯熟

最後當然是要有警告標語:
警示語:  ”肥宅資本”為本人獨資的搞笑虛構自以為是私募基金。 此文僅為分享,與美國券商與基金與公司無任何利益往來,也並不應該視為招攬等情事,資料為這些公司官網而來,肥宅不保證正確性。投資人看完文後投資這些基金或股票應對自己的選擇負全部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