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再次強調今年只去了兩次日本。
空你機挖,又到了肥宅碎碎念時間。抬頭會寫那樣是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怎麼肥宅今年去那麼多次日本,再次強調今年到現在"只去兩次",更前一次是去年12月去的所以才有好像這人一直飛的錯覺!總之,揮別了疫情可以去日本玩對肥宅來說就是人生少數存在的意義了。台股篇請往此-->2023年報台股篇
空你機挖,又到了肥宅碎碎念時間。抬頭會寫那樣是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怎麼肥宅今年去那麼多次日本,再次強調今年到現在"只去兩次",更前一次是去年12月去的所以才有好像這人一直飛的錯覺!總之,揮別了疫情可以去日本玩對肥宅來說就是人生少數存在的意義了。台股篇請往此-->2023年報台股篇
是一個很好的年喔!
資產沒成長的去罰站(?)
如同大標題跟昨天寫的台股年報相同,怎麼看2023都比大家的預估好上許多,起碼從年初放到現在都可以替自己加薪不少。認真說,有投資的人若沒有在今年從市場拿到Bonus的話,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S&P500在2023年提供了24.33%的報酬(底下資料大多來自Google finance)。
放大時間區間來說,從2019一路寫年報以來,S&P 500除了2022跌了將近20%外,有三年報酬率+20%以上,2020年也有+16%左右。五年線圖如下:
這種接近翻倍的過程你需要做什麼嗎?什麼都不用做,在2018年年底買入追蹤S&P500指數的ETF,然後刪掉APP,今年裝回來打開就行了。
這段期間有著大規模的疫情、國際貿易航運中斷、石油的大起大落、為了抑制通膨的大規模升息等重大事件.....並不是風平浪靜的五年,靜下心來想想,擇時真的有比較好嗎?
Firstrade部分
肥宅清掉了TSLA
這是肥宅資本今年最大交易,肥宅清空了2019/5買的特斯拉,主因之一是馬誼郎在9月對台灣的政治發言肥宅不能接受。當然馬誼郎本來的政治傾向就是那個樣子,但這會讓我聯想到,是否在中國市場發生了什麼事讓他需要特別表態。在這兩者因素考慮下,決定將最後少量的TSLA放手,這也是肥宅人生以來獲得最大利潤的主動投資。賣出的錢補進去了VTI、VGIT還有新買的股票...後面說。
1. VTI (29.59%->29.67%->32.84%)
2. VGIT (31.18%->28.68%->28.08%)
3. VXUS (17.21%->16.3%->15.70%)
這邊可以看的出來,債市在今年雖然從地獄中稍微爬回來,但比起美國股市的好表現還是差了很多。VGIT經過兩次再平衡(還把賣出TSLA的錢補了一點進去)還是被VTI快速超車!至於VXUS的話,國際股市整體表現也是略遜於美股一籌,並不是沒有漲,只是差距太多了。如果最後幾天沒意外的話,明年再平衡的重點會是賣出VTI然後補充VGIT跟VXUS。
AMD 賺爛了賺爛了其之一,我大蘇嬤就是神!就是行!今年+118.06%的神蹟,拉抬了本肥宅的資產部位(?)
BRK.B 今年的成績是+15.02%落後大盤,但這件事大概並不是投資者關切的。2023/11/28 Charles Munger以高齡98歲逝世,明年波克夏的股東會沒辦法像往常看到他跟巴爺爺邊喝可樂邊談話,一位智者離去了。
LMT 唯一的負報酬個股,-6.14%。原本肥宅以為持續的區域動盪(尚未歇息的烏鵝戰事、哈瑪斯突然襲擊以色列造成的衝突、紅海的動盪)會讓軍工股在今年接單滿滿,股價有好表現。前者的確有發生,但後者沒有。
PLTR 賺爛了賺爛了其之二。今年YTD是+172.46%,也是幫忙抬資產的要角之一。但還沒有回到最光榮的時刻,記得2021還有漲到30元去。肥宅購入的成本就是它IPO價附近,所以繼續放著看看會不會來挑戰TSLA的紀錄(X)
ARM 今年剛IPO的新鮮貨。從九月到現在的成績是+13.6%,我是IPO的第一天跳進去買,被套了一陣子最近回神。買它跟身在電腦業界有點關係,雖然個人電腦還是由x86/x64所主宰的世界,但ARM未來也許有機會。(以下純屬個人觀點,請勿過於參考)當這兩年談到AI這件事,未來若有更多的事會交給網路、AI、雲端來處理,一些行動End user可能會回歸以前肥宅很小聽過的名詞:"終端機",只需要省電+部分效能的機器。所以給它一些機會,但我想大多數的錢還是被Qualcomm或Nvidia等拿走就是了XDDDD
VIG 去年跌得少今年也漲得少的股利增值型ETF,+11.69%。明明成分股裡有著MS、Boardcom跟Apple等一飛衝天的股票,但其它的沒跟上就沒辦法XD 這也是很好的例子顯示"策略型的ETF表現不見得會比大盤型的ETF來的好"。
肥宅資本 +21.18% v.s AOA ETF +17.43%
終於扳回一城,去年輸太慘XDD
潘鳳圖應該要貼出來了!一個完美無敵的戰神(舉手抬頭)
沒有像S&P 500這麼漂亮,但肥宅追求的就是希望帶著公債讓它負擔我的心理風險等等因素,且可做到超越AOA,也就是S&P 500 > 肥宅資本 > AOA 這樣就是預期的理想狀態。
嘉信部分
嘉信有頁面可直接比較自我投資績效與各種指數的差異,所以先上圖:
SCHB 35.4% SCHR 32.6% SCHF 12% SCHH 5.1% EMXC 3%
整體來說沒有變化,新投入的資金調整比率後到現在也還是這樣子,除了中期公債的SCHR因為漲得比較慢,比率掉了一點。比較有趣的是我前幾天看到報導說EMXC開始有大量資金流入,因為有些法人資金需要投資新興市場但必須避開中國,看到這則報導瞬間都覺得自己是先知了(X)
其他部分由於都是指數型ETF,發生的狀況會跟Firstrade的狀況一模一樣,就不再贅述了。
NVDA 8.5% 賺爛了賺爛了其之三。豈敢質疑我皮衣老黃的精準切割刀法(?) +241.11%的破天荒漲幅,再這樣下去肥宅就直接躺在家裡面了。反正以現在AI運用暫時都還離不開Nvidia所控制的硬體之下,就擺著吧~
CAT 3% 表現尚可的貓咪(X),+21.55%。開拓重工雖然與大盤比起來還稍微差一些,但若跟重機械、軍工等重工業股票比較起來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了!如同去年所說著眼於軍工+戰後復甦,發動機是相當重要的物資,故會繼續持有。
複委託部分
今年賣出的交易有兩筆,半年報都有貼過:
![]() |
TSLA與SCHW,不過因為一個在豐存股一個是下單筆,帳務會分兩邊 |
目前在複委託/豐存股繼續持有的是AOA、APPL、NVDA共三個標的,AOA還是維持每個月在扣款,但這部分會稍有變化等等結語再說。
APPL的話今年的狀況是+54.79%,狀況良好所以就讓它繼續成長吧。而且Apple Music每個月還給我漲價,總是要持有一些股票從這邊賺回來吧@[]@!!
從150->165漲了10% 還好股票漲了54%(?) |
結語
1. 哥倫比亞商學院必修投資課是不是看了第三年了?
但最近看其他的書很快,應該很快又會再上一篇讀書心得!
2. 去年說伺機撿便宜的科技股,雖然台股沒有買但是在複委託這邊有買入Nvidia跟Apple,直接賺一波到現在,暫時還會抱著。
3. 去年說的是持平看待,但成長超出預期的非常漂亮!資產成長率應該不需要擔心,必然會超過2022年的狀況。而且整體資產也超越原先預設的數字,也到了個里程碑(雖然還得加上勞退個人帳戶)。
4. "經理人課金馬娘或馬娘Coser、61姊(但不限於此)的月費會員、Hololive ASMR等支出將由本基金管理費支出"
--肥宅資本公開說明書第九條受益人之權利及負擔:經理公司及基金保管機構之報酬(2023增訂版)
明年2024年的主策略是減少投資,先說這個跟經濟無關,是個人因素。
現在看分析師會發現言必稱AI PC抑或者降息等等,樂觀言論在市場占有比例快速增加。以肥宅測試工程師的角度對AI PC這件事來看,個人看得很保守但不便說什麼。但若是看整體市場,不至於會那麼保守就是了www 只是看到2023年又來個20%up的報酬,心理上就會自然的防備起來。
回過來看以前年報說的方針,2020說2021是謹慎、2021說2022要更加謹慎、2022說2023可以持平看待,那這邊對2024的方針就維持持平吧XD
既然持平卻要減少投資,主因還是回到之前說想充實更多的現金在身邊。到了這個歲數,有些事情放在心裡很久了想去做,也到了不需擔心生活支出的資金存量。白話一點說:不須被現有工作束縛自己。既然取得任性的門票,我希望能過得開心一點。
Keep it simple and Stay the course
最後當然是要有警告標語:
警示語: ”肥宅資本”為本人獨資的搞笑虛構自以為是私募基金。 此文僅為分享,與美國券商與基金與公司無任何利益往來,也並不應該視為招攬等情事,資料為這些公司官網而來,肥宅不保證正確性。投資人看完文後投資這些基金或股票應對自己的選擇負全部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