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總之就是大失血
空你機挖,又到了肥宅碎碎念時間。5月是一年中對肥宅來說最高支出的月份(撇開出國玩這件事的話,反正現在也不行),希望大家記得所得稅與房屋稅要在5/31前申報完畢或者繳完!!今年所得稅多了一個手機申報的方式,不過因為自然人憑證還沒過期的關係,所以今年肥宅與往年相同繼續用自然人憑證....
繳稅二三事
總而言之就是一口氣繳掉了。
除此之外,雖然沒有超過100萬,今年把海外所得報進去所得稅。按照稅法來說沒超過100萬肥宅是沒有義務做這件事的(申報的範圍是100~670萬不計稅,670萬以上併入基本稅額),但我想試試看稅務單位是不是能夠接受1042-S跟交易明細的文件作為報稅基礎。怎麼說呢?主要是如果這筆錢有機會回來我不想被稅務單位找麻煩,算是先踩踩看稅務單位對於證明文件的認定,就當作預先布局。
跟往年一樣,在去年底領到獎金的時候肥宅就開始預存一筆繳稅的錢,因為四月會繳人身保險再加上五月的稅季。原本今年打開應自行繳納稅額覺得很開心,因為看到的數字比去年還要少!但仔細一看才發現,雖然有報肥宅爸扶養但還是跳了一個級距,預扣稅額一大堆.....終於找到平常消失的薪水去哪裡了!這次則是選擇了豪邁的從活存一口氣繳掉!!
不過對於肥宅這種單身沙拉利曼(サラーリマン)來說,沒有太多避稅的方法。之前租屋的房東有說過可以報稅,但肥宅目前沒打算把戶籍遷過來,也一直用便宜的房租到現在從沒被調整過;至於為了減少所得稅去背房貸似乎也太虧了一點XDDD 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勞退提滿6%抵稅(正確來說是延遲稅務,以後領退休金時這筆錢還是會併入當年所得,但預期在那個時候月退的退休金也很難多到要繳所得稅就是了!) 目前肥宅其實沒有提滿的原因是因為這樣月薪匯進戶頭的位數比較好看的爛理由,不過如果提滿6%也不會降級距就是了。
至於什麼成家夫妻合併申報%數會變低、小孩子可以抵稅,這個跟肥宅太無緣了別妄想。
首先是令人難過的事情,David Swensen於2021/05/05 因為癌症而過世,享年67歲(新聞連結)。David Swensen的相關事蹟之前有寫在讀書心得中(連結),又是一位神級的投資者過世,總是會令人感嘆這些名著作者會一位一位的離開大家。
前陣子的重整自己戶頭也告一段落,順利的在四月底前完成。最後總共是結清了四個帳戶:合作金庫(316)、國泰世華(79)、兆豐(53)、中國信託(1627),得到了2075元。這些錢基本上都在戶頭裡躺了10年了從來沒拿出來用,實在是很浪費XD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現在沒有靜止戶擺著也不會怎樣,但是10年沒有使用就代表這戶頭根本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如果真的有需要例如換工作薪轉戶變更,要再重開一個就會有合理理由可以開戶,銀行對這點也不會太刁難的。除了這個以外,處理掉過去遺留下不需要的東西也有心理上的效果,開了一個新的(永豐)少掉四個舊的也算是除舊佈新嘛!!
最近的自行選股則是爛爆了。
簡單來說就是陷入了不管怎麼買都不會買到飛漲的股票,放在觀察選單裡的只要有買就不會動,只要沒買的就漲一個月,到底是怎樣XDDDD
從三月開始變成這樣XDDDD |
肥宅一半以上的錢都是放在追蹤大盤指數的ETF,所以該吃到的市場報酬還是有的。只是自己射飛鏢的東西沒射中,是心理上的很幹,當然這也是因為學藝不精就是了。通常碰到這個狀況除了重新檢視一下策略以外,還會去買點東西或吃點東西犒賞自己,技術上要進步也許沒那麼快,但總是要讓心情變好的XD
肥宅是把生活費(水電瓦斯網路手機吃喝通勤等等)+房租固定在24000~25000元,日文補習錢、上面提到的人身保險與稅金跟給肥宅爸的錢會提早準備一筆特別預算(這一年多來都不能去日本玩,旅遊預算全都省了下來);扣款的奈米投/三筆基金/AOA那都是每個月固定時間就扣掉了,會提撥一筆錢(看狀況跟心情)到外幣帳戶等未來做些有趣的事情,最後餘下的就是亂買預算XDDD 每個月大概都是這個樣子,一個月接著一個月,簡單乏味與但尚且舒適的生活。
說正格的在這一堆裡面,沒有看到買車、買房、結婚、子女教育這樣長遠且顯而易見的計畫(不同用途而分帳倒是有的,例如止下單癢跟長期投資、給肥宅爸當退休基金、緊急預備金與生活費etc..)。一方面是肥宅缺乏一般社會常識與觀念,二方面天生條件就是可以避開這種事情的臉,最重要的則是想獲得更多的選擇性。
當有一天需要抉擇某些事情的時候,可以不用為了錢而操煩。
人生會有很多意外組成,也許哪天就瞬間GG這些錢都用不到也很有可能(那現在餘下的錢+壽險應該還夠肥宅爸用十來年吧,不夠的請他自掏腰包)。但這只是提早登出人生Online,如果是正常時間登出呢XD? 這樣子就不得不想到各種叉路的發生與選擇,也許換跑道、也許出國、也許奉子成婚、也許只是想休長假、也許健康出了問題甚至也許禍害遺千年活太久....
人生有太多的機會,所以肥宅希望能有最大的彈性可以來應對它。
最後常態性的警告標語:
警示語: ”肥宅資本”為本人獨資的搞笑虛構自以為是私募基金。 此文僅為分享,與美國券商與基金與公司無任何利益往來,也並不應該視為招攬等情事,資料為這些公司官網而來,肥宅不保證正確性。投資人看完文後投資這些基金或股票應對自己的選擇負全部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