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最近流行花式病毒。
空你機挖,又到了肥宅碎碎念時間。這個農曆新年還滿可怕的,結束後去打個工結果就感冒,而且幾個朋友生病卻都是不同症狀,似乎同時好幾種病毒在流行。另外原本新年前想說賭個財報,沒想到碰到Deepseek的事件讓我賣掉一點公債去撿了一些NVDL;當他們言之鑿鑿的說這會是個破壞原有AI硬體估計與成本等等的,肥宅則是完全不相信,照過往經驗一定有許多隱藏成本故意忽略不談。至於能不能看破,大概就是機會與否之所在吧!
空你機挖,又到了肥宅碎碎念時間。這個農曆新年還滿可怕的,結束後去打個工結果就感冒,而且幾個朋友生病卻都是不同症狀,似乎同時好幾種病毒在流行。另外原本新年前想說賭個財報,沒想到碰到Deepseek的事件讓我賣掉一點公債去撿了一些NVDL;當他們言之鑿鑿的說這會是個破壞原有AI硬體估計與成本等等的,肥宅則是完全不相信,照過往經驗一定有許多隱藏成本故意忽略不談。至於能不能看破,大概就是機會與否之所在吧!
讀書心得
希望你知道怎麼活得自在
平衡心態:掌握成功的四腳桌法則,穩步累積你的財富、幸福與健康
Balance : How to Invest and Spend for Happiness, Health, and Wealth
作者:Andrew Hallam
譯者:沈聿德
出版社:一起來
作者Andrew Hallam是一位加拿大的理財作家與講師,在成為理財作家前他是一位中學老師。在寫成這本書之前則有一本更加著名的著作"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敘述他用老師的薪水靠著理財的方式賺到足夠的財富,現在則到處旅行。而在平衡心態這本書中,他則更加強調的不只是累積財富,所謂的成功應該建構在四支桌腳上:足夠的金錢、穩固的關係、健康的身心、活得有所目標。
平衡心態跟一般的理財書不同,真正談到投資只有中間的三章左右,其餘九章都談論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作者因為到處旅行,所以用了相當多實際經歷的故事來敘述他想要表達的:並不是金錢就直接帶來快樂、也並非擁有豐厚的物質生活就擁有一切。像肥宅這樣工作十年左右的經驗大概有所體會,某些人的快樂是來自於跟周遭比較而來。這時想想,你自己生活的快樂是否也來自於跟鄰居、跟同事、跟晚輩比較物質生活而得來。或者像時下其他人,在SNS上比較誰的動態牆更為精彩才能為你帶來快樂。
肥宅之前多少受到"夠了(Enough)"這本書的影響,覺得自己想追求的是價值觀的平衡與內心的平靜,不該一直追逐職場或者物質生活的頂點。而這本書我認為是更加地強化我們應該在現實社會中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不是矇著頭努力追逐金錢與地位。為了職場上擠破頭結果打壞健康、打壞人際關係、付出大量的時間只是為了非理性的過度競爭,對我來說是相當不值得的事情,最起碼一點也不快樂。
這本書中我自己比較沒那麼喜歡的就是談到ESG的部分,它裡面講的過度理想,起碼我就真的覺得自來水燒開很難喝所以都還是以大罐瓶裝水度日子XD 但對於不要過度消費,盡量的買自己僅需要的東西與數量,不要過度追求時尚這些面向個人是很贊同的。畢竟減少這些多餘的消費就能為自己多存點錢,同時你也不需要跟人家比較名牌包包或者貴重的服飾,何樂而不為XDDD
最後的退休部分作者提倡不要太早真的就無所事事,即使退休了也去兼職可以兼顧身心健康與財務健康兩者,這也就是為什麼肥宅還要跑去朋友攤位打工的原因(主因還是因為沒有錢)。
在攤位打工賺錢又可以維持社會聯繫何樂而不為。 只是這次多賺到了感冒就是了.... |
以這本書的定位來說,我會推薦給一般有在工作的社會人。閱讀後思考自己是否都把快樂建築在追逐各式物質生活上、或者建築在比較上、甚或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你的人生是應該以這個為目標的嗎?
最後常態性的警告標語:
警示語: ”肥宅資本”為本人獨資的搞笑虛構自以為是私募基金。 此文僅為分享,與美國券商與基金與公司無任何利益往來,也並不應該視為招攬等情事,資料為這些公司官網而來,肥宅不保證正確性。投資人看完文後投資這些基金或股票應對自己的選擇負全部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